发病时间:不清楚
出汗异常看什么科
补充说明:出汗异常看什么科
a******W 2023-09-27 04:1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出汗异常可以看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主要关注身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及调节情况。出汗异常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均属于内分泌科诊治范畴。在内分泌科可以进行血液检测以评估相关激素含量是否正常。
2.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专门研究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运作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可能导致出汗异常,而该系统涉及心脏的功能。若还伴有心悸或胸痛等症状,则应考虑前往心血管内科就医。在心血管内科可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心脏问题。
3.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部、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如果出汗异常是由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例如帕金森病或多发性硬化症,此时需要到神经内科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出汗不正常,在神经内科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来确定是否存在大脑或脊髓结构的问题。
4.皮肤科
皮肤科专门处理与皮肤、头发和指甲相关的健康问题。某些皮肤病可能会引起局部出汗异常,因此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多汗时,通常会首先选择皮肤科作为首诊科室。在皮肤科,医生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并取样化验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5.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是负责诊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类专科,其诊疗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上述提及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会伴随有出汗异常的症状,所以对于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而言,若是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出汗增多现象,则建议至风湿免疫科进行相应检查。针对以上原因所致的出汗过多,在风湿免疫科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自身抗体系列等实验室检查项目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针对出汗异常的情况,建议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控制。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以免汗液刺激皮肤引发不适。
2024-04-13 00:1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小汗腺成人皮肤小汗腺有200~500万个,平均每平方厘米有143至339个。手足掌最多,每平方厘米约有620个,大腿部最少每平方厘米只有120个。小汗腺的活动受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是胆碱能纤维。实验证明,局部注射乙酸胆碱可引起小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局部注射肾上腺素也可引起汗腺分泌增加,排出少量汗液。正常人汗腺分泌与温度、运动量、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汗液成分99%为水分,1%为固形成分,含有机物质尿素及乳酸最多;无机物质以氯化钠最多,此外有钙、镁、磷、被。汗液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类。汗的相对密度为1.001~1.006、pH为5.5+0.5。影响小汗腺的分泌因素有:①温度高低;②精神因素;③药物如阿司匹林;④饮食如吃辛辣食物、喝热汤;⑤疾病如患肺结核的盗汗等。2.大汗腺分两种排除通路,一是开口于毛囊,一是开口于皮肤。汗液成分一是水,二是固形成分包括铁质、有臭物质、有色物质如黄色、棕色、绿色、青色、红色、黑色。可在腋部形成色汗。汗腺尚有散热降温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用除药物、及代谢产物以减少肾功能负担一、先天性遗传性1.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性无汗症。2.Riley-Day综合征(失水性干燥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多汗症。3.SpanlangTappeiner综合征(脱发、多汗。舌状角膜混浊综合征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二、精神及神经损伤因素1.多汗症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神经性刺激引起。2.汗疤疹精神因素为重要原因。3.鼻红粒病可能为血管舒缩神经障碍。三、疾病引起1.盗汗症多见于肺结核患者夜间盗汗。2.干燥综合征全身无汗症。3.局部无汗症见于先天性鱼鳞病;系统性硬皮病;麻风病;慢性放射性皮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4.血汗症见于血友病及鼠疫。四、药物引起的色汗症当注射亚甲蓝可使汗液呈青色,服碘化物可使汗液呈淡红色,内服氯苯吩嗓可使汗液呈红色。五、由细菌与汗液中有机物质混合作用如臭汗症多见于腋窝大汗腺部。六、尿素汗症。
就诊科室:内科
银杏叶分散片
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