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肠出血> 肠出血的症状及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肠出血可采取内镜止血、血管栓塞术、结肠切除术、经腹腔镜直肠前壁缝扎术、中药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1.内镜止血
内镜止血是在内窥镜下直接找到出血点,并使用电凝、激光等技术进行止血。例如,使用高频电刀对小动脉出血点进行烧灼。此方法适用于急性大出血且定位明确的情况。
2.血管栓塞术
血管栓塞术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质送至出血处,阻断血流以达到止血目的。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微球和弹簧圈。该方法常用于内镜下难以控制的大血管性肠道出血。
3.结肠切除术
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移除病变结肠来治疗特定疾病如结肠癌。具体步骤包括定位病变位置后切开肠壁,完全摘除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受累的组织。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结肠出血,在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该手术。
4.经腹腔镜直肠前壁缝扎术
经腹腔镜直肠前壁缝扎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利用腹腔镜技术在直视下缝合加固直肠前壁薄弱区域。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医生会在腹部打孔插入微型器械进行操作。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盆底肌肉松弛导致的直肠前突引起的功能性排便障碍。
5.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根据个体体质差异配制汤剂或丸散膏丹,旨在调整体内气血阴阳平衡。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轻度肠道出血,可配合中医药物改善症状。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在诊断为肠出血后,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2024-03-13 01: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出血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 可能疾病:结肠炎  阿米巴痢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过敏性紫癜肾炎  

  • 常见检查: 纤维结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  乙状结肠镜检查  气钡双对比造影  纤维肠镜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林伟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余小鸣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李明峰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杨生茂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