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何睡觉会流口水?
补充说明:为何睡觉会流口水?
a******W 2024-01-24 11: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为何睡觉会流口水可能是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鼻炎、反流性食管炎、面神经麻痹、牙列不齐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时,由于上气道肌肉松弛和脂肪组织过多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塌陷,引起呼吸暂停。这会导致夜间频繁醒来,影响睡眠质量。患者可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使用一台设备保持气道开放,以改善呼吸状况。
2.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导致鼻腔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睡眠时出现流涎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包括烧心、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4.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使面部肌肉失去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进而影响咀嚼肌的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异常。对于周围性面瘫,首选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注射液、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中枢性面瘫则需遵照医师意见给予相应治疗。
5.牙列不齐
牙列不齐会影响牙齿咬合关系,导致咀嚼效率下降,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难以被彻底清理干净,从而引起夜间流涎的现象。可通过佩戴矫治器的方式调整牙齿位置,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针对睡眠中流涎的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睡眠障碍。睡眠环境的舒适性和睡前饮食习惯也可能对流涎有影响,因此也应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2024-04-15 09:5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口腔
噻托溴铵粉雾剂
噻托溴铵是一个支气管扩张剂,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维持治疗,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伴随性呼吸困难的维持治疗及急性发作的预防。
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治疗下述疾病的过敏相关症状,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十三味红花丸
1.藏医: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缩,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肝热症,小便癃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2.中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梅毒,疱疹,尖锐湿疣,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尿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3.运动系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炎,骨质增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致骨折,挫伤等原因的各种疼痛。4.心脑血管系统:脑震荡及后遗症,脑血栓及后遗症,脑栓塞及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和惊风等。5.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官能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各类神经性障碍,各类神经性炎症等。6.白脉病:指气血交搏,运行受阻而不能内充肚腑、外达肌筋、骨骼、损及白脉引起的以麻木、肿痛、萎缩、拘挛为特征的病症,又称“白痹”,外遇风寒湿气,内伤疫热、毒热,劳累过度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