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忧郁> 忧郁五六年,没刺激时很正常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忧郁一般指抑郁症,忧郁五六年,没刺激时很正常,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抑郁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正常现象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忧郁状态,没有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引起抑郁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3、社会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如封闭空间、受到重大事件的刺激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心情,可以多与家人及时沟通,多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4、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忧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氟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5、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高涨、兴趣增多、易激惹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26 20: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忧郁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 症状起因:一、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二、生物化学因素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三、环境因素和应激严要的丧失,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四、性格因素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总之,抑郁症是遗传、心理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应结合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

  • 可能疾病:退休丈夫综合征  胃下垂  胆汁性肝硬化  绝经与抑郁症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常见检查: 肾脏CT  

  • 就诊科室: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