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环丙沙星对肝脏的危害
补充说明:环丙沙星对肝脏的危害
2023-09-23 06: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环丙沙星对肝脏的危害,主要包括损伤肝脏细胞、引起肝功能异常、引起代谢紊乱、引起胃肠道不适、引起血液系统异常等。因此,患者在使用环丙沙星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
1、损伤肝脏细胞
环丙沙星属于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杀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敏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如果患者未遵医嘱按时用药,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损伤肝脏细胞,患者可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2、引起肝功能异常
如果患者未遵医嘱按时用药,可能会使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
3、引起代谢紊乱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电解质发生紊乱,也有可能会使体内的酸碱失衡,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的情况。
4、引起胃肠道不适
环丙沙星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引起血液系统异常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环丙沙星,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引起血液系统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使用环丙沙星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2023-09-24 20:1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新生儿多
典型症状: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临床检查: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