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焦虑> 焦虑> 焦虑害怕紧张恐惧会导致什么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焦虑害怕紧张恐惧可能会导致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肌肉紧张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调理或药物治疗。

1、睡眠质量下降

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可以在睡前适当喝牛奶,能够提高睡眠质量。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食欲下降

焦虑恐惧还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症状。

3、心率加快

焦虑恐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加快的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

4、呼吸加快

焦虑恐惧会导致大脑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引起呼吸加快的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呼吸训练缓解症状。

5、肌肉紧张

焦虑恐惧可能会导致身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从而引起肌肉紧张的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放松心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恐惧的情绪。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2023-09-23 21: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焦虑

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病态的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精神紧张。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和运动性坐立不安。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惊恐发作。常见于焦虑障碍。

  • 症状起因: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产生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 1、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影响与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如认知、情绪等; 3、社会因素,如城市过密、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等。

  • 可能疾病: 儿童精神分裂症 周末焦虑症 密码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 电脑狂躁症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理

适用药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MDD)的治疗:重症抑郁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用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改善。亦可用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

维生素C口服液

补充维生素C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