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咬指甲> 咬指甲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王霞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美容相关皮肤疾病和过敏性的诊疗,包括色素性皮肤病、毛发疾病、美容激光等。

提问

咬指甲一般可能是由不良习惯、精神压力大、缺乏微量元素、异食癖、肠道寄生虫病等原因所引起的。

1、不良习惯

有些孩子从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家长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导致孩子养成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以免导致孩子出现牙齿不齐、牙齿咬合不良等情况。

2、精神压力大

有些孩子从小就处于精神压力比较大的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下,就会通过咬指甲的方式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

3、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孩子平时有挑食、偏食的习惯,会导致身体内的微量元素出现缺乏,从而引起异食癖,导致孩子出现咬指甲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异食癖

异食癖是由于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进食障碍。孩子除了会出现咬指甲的症状外,还会伴有腹痛、腹泻、头发稀疏、皮肤干燥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硫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是因为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当孩子感染寄生虫后,寄生虫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咬指甲的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咬指甲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2023-09-02 20: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 症状起因: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 可能疾病: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

  • 就诊科室:心理

适用药品

长春胺缓释胶囊

1.本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2.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3.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治疗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

联苯苄唑乳膏

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稀便、恶心、呕吐等。(2)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3)皮肤反应:皮疹瘙痒。(4)其他反应:如畏食、阴道炎、口腔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2.本品也可引起下列反应:(1)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株菌病、胃炎等。(2)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3)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4)其他反应:味觉异常等。(5)实验室检查:血清氨基转移酶、肌酐、乳酸脱氢酶、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