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缺铁性贫血怎么调理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铁剂补充、维生素B12补充、叶酸补充、骨髓移植等方法进行调理。
1.饮食调整
通过增加富含铁质及易于吸收的食物摄入来改善贫血状况。适用于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补铁。
2.铁剂补充
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可纠正体内铁储备不足。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以维持铁平衡。
3.维生素B12补充
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合成必需物质,缺乏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通过口服或注射给予维生素B12制剂可以纠正这种缺乏状态。用于治疗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使用时需监测血液学参数变化。
4.叶酸补充
叶酸参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反应;其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通过口服叶酸片或其他形式提高体内叶酸含量。适合于因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辅助治疗。
5.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将健康供体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重建其正常的造血功能。主要针对无法从传统疗法中获益或对某些化疗方案产生耐药性的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在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及铁代谢指标,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挑食,保证足够的铁摄入量。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病情进展较快,则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02-17 13: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缺铁性贫血 (痿黄)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