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性病医院>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医生回答(1)

杨恒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性病科

提问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肿块、发热、体重减轻、血尿、肝功能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疾病的存在,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1.皮肤肿块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由肿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当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的肿块。肿块通常出现在皮肤表面,有时可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2.发热
由于肿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引起发热。发热可能不规则发生,且可能伴随出汗、乏力等不适感。
3.体重减轻
肿瘤消耗患者自身的营养物质,导致代谢率增加和食欲减退,进而引发体重下降。体重减轻往往呈持续性,可能超过预期范围。
4.血尿
肿瘤侵犯肾盂黏膜或局部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时,会导致肾盂积水,从而引起血尿的发生。血尿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改变,严重时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5.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并开始生长。此时会损伤肝细胞,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和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肝功能异常的症状包括黄疸、腹水、恶心呕吐等,还可能会有腹部压痛的情况。
针对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可以进行超声波成像、CT扫描或MRI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饮酒,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5-02-14 15:5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管内皮瘤 (恶性血管肉瘤,血管内皮肉瘤)

骨原发性恶性血管内皮瘤又称血管肉瘤或血管内皮肉瘤,极为少见。最早是Kokodny于1926年报道,至1971年国外文献仅达百例,国内少见报道。Huvos提出的定义是指“于肿瘤中形成不规则但互相吻合的管腔,以一层或数层不典型内皮细胞为边界,具有间变不成熟表现的肿瘤细胞”。Spjut提出:“血管内皮肉瘤系少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的血管系统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表现,并有形成弯曲而互相吻合的血管倾向”。本病占骨肿瘤的0.1%~0.4%,占恶性骨肿瘤的0.5%~1%,占原发性脊柱肿瘤的4.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0~40岁者占70%。此病多为单发,偶有多发。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脊柱少见,主要位于胸、腰椎及骶椎,颈椎偶见个案报道。肿瘤由骨血管内皮细胞或向内皮分化的间叶细胞所组成。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常较早发生肺转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