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产科>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佘小芳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擅长: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提问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通过抗凝治疗、血小板输注、纤维蛋白原输注等措施进行治疗。
1.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如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来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已发生的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别是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
2.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将健康人的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以补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常用方法为静脉输注。增加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有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对于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显著效果。适用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且伴有严重出血症状的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3.纤维蛋白原输注
纤维蛋白原输注是将正常人来源的纤维蛋白原溶液输入患者体内,提高其水平。常采用静脉输注。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需的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凝血障碍。输注后可迅速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出血。适用于纤维蛋白原含量极低的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尤其在紧急情况下。
在实施上述治疗措施的同时,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母婴安全。此外,建议定期复查凝血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08-26 09: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临床已明确诊断的疾病伴有的、以广泛血管内凝血和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中间发病环节或并发症。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循环,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特征为凝血功能失常。其临床特点多变,实验室诊断方法也不统一,目前尚无一个确定的治疗方案,常规的一些治疗方法如肝素的使用,都未经过严密的科研论证。以前称之为消耗性凝血,实际上DIC过程中消耗的成分并不多见,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均可因不同的疾病而并发DIC,尤其是在孕晚期及分娩期发生最多,是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吴秀芝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