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儿科> 孩子盗汗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孩子盗汗可能是由缺钙、维生素D缺乏症、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钙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若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出汗增多。补钙是解决缺钙导致的盗汗的有效方法,可通过食物如牛奶、虾皮等或药物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片进行补充。
2.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会影响钙质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出现夜间多汗的现象。户外活动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在体内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引起发热、盗汗等症状。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代谢率增高,使身体消耗过快,此时会出现心悸、易怒、体重下降以及夜间出汗的症状。甲亢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来控制病情。
5.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使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容易诱发出汗异常的情况发生。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针对儿童盗汗,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必要时,应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如血液钙、磷、镁水平检测,以评估是否存在缺钙或其他潜在的问题。

2025-02-07 09:1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盗汗 (寝汗)

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 症状起因: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 可能疾病: 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 虚劳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朱先康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李妮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彩霞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郭小州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天使儿童医院

樊风海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六一儿童医院

潘四海 主任医师

提问

武汉天佑之星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