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肠出血有什么症状
补充说明:肠出血有什么症状
a******W 2024-10-18 14: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肠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腹部绞痛、贫血、发热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治疗。
1.呕血
当患者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时,由于黏膜损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随胃肠内容物上逆而出现呕血。呕血通常发生于上消化道,即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区域。
2.黑便
如果患者患有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此时会引发出血的情况。血液经过肠道时,红细胞被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铁,随着大便排出体外,从而表现为黑便。黑便主要出现在结肠和直肠,但有时也包括小部分回肠末端。
3.腹部绞痛
肠出血可能是由肠梗阻引起的,肠壁血液循环受阻,缺血坏死,进而导致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产生剧烈疼痛。腹部绞痛多发生在病变处,如小肠、横结肠等位置。
4.贫血
若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疾病导致长期慢性失血,未及时补充铁元素,则可能会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贫血可能导致全身各组织供氧不足,心脏需要加快心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这可能导致心悸的感觉。
5.发热
感染是肠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肠道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释放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感染的依据。
针对肠出血的症状,建议进行电子胃镜、结肠镜、CT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等,以评估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止血、内窥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肠出血的风险。
2024-10-18 14: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