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心脏房颤的危害
补充说明:心脏房颤的危害
a******W 2025-02-24 09:5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心脏房颤的危害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心房血栓形成、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长期的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损伤或心室重构引起的心功能降低。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2.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心脏房颤引起的心脏内血液凝固异常而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至脑部血管堵塞所致。会导致突发的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3.心房血栓形成
心房血栓形成是因为心脏房颤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可能会堵塞重要器官的血管,引发相应部位的梗死。
4.呼吸困难
心脏房颤会引起心律不齐和心排出量减少,从而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后。
5.活动耐力下降
心脏房颤会使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影响身体组织供氧和营养物质供应,进而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患者日常生活中会感到疲劳,轻微活动即可出现明显不适感。
心脏房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建议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5-02-24 09:5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