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小板低不能吃四种药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血小板低的患者不宜使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药物。由于血小板低可能表明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这些药物可能加剧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甲泼尼龙
甲泼尼龙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其具有抑制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自身抗体形成的作用。长期使用甲泼尼龙可引起下肢水肿、体重增加等副作用,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营养状态。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适用于多种癌症的化疗,能够干扰DNA合成,阻断细胞增殖周期。环磷酰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脓肿等症状。
3.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可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来减少免疫应答。硫唑嘌呤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血液计数。
4.环孢素
环孢素用于降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发生率,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环孢素易导致血脂异常,血脂水平偏高的患者需慎用。
此外,对于血小板偏低的患者而言,建议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出血风险。

2025-02-06 09: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出血热 (规范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