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化疗> 化疗后再障性贫血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化疗后再障性贫血可采取血小板输注、红细胞输注、促造血生长因子等治疗措施。
1.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安全阈值时,可采取血小板输注来提高血小板水平。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输注频率。通过输入来自健康供者的血小板,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小板,以减少出血风险。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能迅速修复受损血管。适用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对于需要手术或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尤为关键。
2.红细胞输注
当患者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通过红细胞输注来提升血液携氧能力。一般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确定输注量。输入来自健康供者的红细胞,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化疗后因骨髓抑制引起的严重贫血,以及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急性失血或慢性疾病导致的严重贫血时也有效。
3.促造血生长因子
常用促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IL-3),按医嘱定期注射或口服。这些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髓中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血细胞,从而增加血液成分。它们能够加速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适用于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特别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明显的患者。在某些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控制后也可能使用。
在化疗期间及之后,应密切监测血液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4-08-26 09: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单位细胞数减少或缺乏的症状。发生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作用的生化物质)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服用某种药物(如磺胺、有机砷、奎尼丁等)治疗别的疾病,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如在动大手术期间),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瘢是较常见的一种。

推荐医生更多

侯百鸿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贾成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李兰霞 主管技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李森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