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服用参苓白术丸后舌尖微微发麻
补充说明:为什么服用参苓白术丸后舌尖微微发麻
2023-09-07 23: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冠脉疾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肿瘤、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间质性肺炎、流感肺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喉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提问
服用参苓白术丸后舌尖微微发麻可能是脾胃虚弱、阴虚内热、气血不足、痰湿阻滞等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建议患者停药并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丸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若患者本身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在服用此药后可能会出现舌头发麻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来改善脾胃功能。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指体内阴液亏耗,导致阳气相对偏亢,虚火上炎。参苓白术丸中的某些成分如黄连、黄柏等性寒凉,可能进一步损伤阴液,使阴虚内热加重,从而引起舌头发麻的现象。对于阴虚内热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滋阴清热类中药进行调理,例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3.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当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刺激到受损的毛细血管时,就可能出现舌头发麻的情况。针对气血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应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4.痰湿阻滞
痰湿阻滞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此时服用参苓白术丸可能会加剧痰湿停滞,进而引发舌头发麻的症状。此类患者宜选用祛湿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等。
5.药物副作用
参苓白术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暂时性的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舌头发麻。如果患者的不适感较为轻微且能够耐受,则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表现,则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建议密切观察舌头发麻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复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
2024-04-11 12:4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服用参苓白术丸后舌尖微微发麻,可能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服用不当、饮食不当、心火旺盛、脾胃虚寒等原因所引起的。
1、药物的不良反应
参苓白术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服用参苓白术丸后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舌尖微微发麻等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服用不当
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剂量过大,从而刺激舌头,出现舌头微微发麻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
3、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在服用参苓白术丸期间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可能会对舌头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舌尖微微发麻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服用参苓白术丸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改善不适症状。
4、心火旺盛
如果患者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心火旺盛,从而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舌尖微微发麻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患者会出现舌头微微发麻、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患者在服用参苓白术丸时,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2023-11-03 22:24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就诊科室: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