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黄疸> 血常规怎么判断是溶血性黄疸

精选回答(1)

施慧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擅长:慢性胃炎及溃疡性疾病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药物性肝病的诊断。

提问

通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中的胆红素升高,可判断为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指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从而引起的黄疸。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原因所致,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发黄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液中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数值升高,则可以判断为溶血性黄疸。

如果确诊为溶血性黄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醋酸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023-09-24 20: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疸 (溶血性黄疸)

血疸又名血黄。血疸是因输血、某些药物、蛇毒、疟疾等引起溶血所致。以黄疸,面白,头晕等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溶血性黄疸。胎黄、蚕豆黄亦属血疸,但已另立病名。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