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精选回答(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和出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以及造血微环境受损。这些因素导致造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机体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需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皮肤黏膜苍白、易感染和频繁出血。由于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数量不足,患者容易出现疲劳、虚弱等症状,同时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受感染;由于缺乏足够的血小板,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或瘀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外周血象分析、骨髓穿刺活检、染色体分析等检查。通过观察血常规结果、骨髓涂片和活检组织学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可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药物有环孢素、雄激素类药物等,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对于严重病例或经过其他治疗无效时,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面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以支持身体的整体健康。

2024-07-12 17: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