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单核细胞分类偏高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单核细胞分类偏高怎么回事
a******W 2025-02-13 10:13
单核细胞增多症 结核病 巨球蛋白血症 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单核细胞分类偏高可能是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巨球蛋白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在病毒刺激下,机体免疫系统会出现反应性增生,导致单核细胞数量短暂增加。该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即可。
2.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血液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应答,从而导致单核细胞增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由于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出现浸润,进而使单核细胞计数升高。对于巨球蛋白血症,可遵医嘱采用苯丁酸氮芥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4.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淋巴组织肿瘤,由于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化,使其产生大量单核细胞。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听从医生的建议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由CML慢粒细胞特异性融合基因BCR-ABL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所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紊乱。这种疾病会导致骨髓内原始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进而影响到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患者需要接受规范化的化学治疗,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以控制疾病进展。
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可能表明机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建议进一步完善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以排除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5-02-13 10:13
举报向医生提问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
红霉素肠溶胶囊
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的呼吸道感染。嗜血流感。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轻度或中度的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百日咳:红霉素可有效消除患者咽喉部的百日咳病菌,临床研究表明红霉素能够预防易感人群感染百日咳。白喉:白喉是由于白喉杆菌产生毒素所致,红霉素可以预防易感人群成为白喉带菌者或根除带菌者体内病菌。微小棒状杆菌引起的红癣病。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肠道内阿米巴。李斯特菌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的轻度、中度感染。
云南白药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扶感染性疾病。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