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纤维蛋白原偏低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纤维蛋白原偏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凝血时间延长、皮下瘀斑、伤口愈合缓慢、深部血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凝固功能检查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
1.出血倾向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其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出血倾向。
2.凝血时间延长
凝血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纤维蛋白原减少导致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凝血酶形成受阻所致。这会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特别是在创伤后。
3.皮下瘀斑
当出现纤维蛋白原偏低时,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如果患者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就可能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从而引发皮下瘀斑的现象发生。这些瘀斑通常出现在皮肤下方,颜色可能为紫色、蓝色或绿色。
4.伤口愈合缓慢
纤维蛋白原参与伤口修复过程中的凝块形成和组织重塑,其含量低下可能妨碍这一过程。因此,患者会出现伤口愈合缓慢的情况。
5.深部血肿
深部血肿多由严重的外伤导致,如车祸等,使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于深部组织中。深部血肿通常位于肌肉之间或深层软组织,可伴有疼痛、肿胀和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针对纤维蛋白原偏低引起的症状,建议进行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检查以及D-二聚体测定等检查项目来评估凝血状态。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补充纤维蛋白原制品,对于重症患者,医生会使用纤维蛋白原替代疗法。患者平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加重病情。

2024-10-22 09: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