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
补充说明: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
2023-09-23 01: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横纹肌溶解症一般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小龙虾摄入过量、过敏、代谢异常、细菌感染、肾脏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
1、小龙虾摄入过量
如果患者食用过多的小龙虾,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升高,从而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复方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
2、过敏
如果患者对小龙虾过敏,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3、代谢异常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代谢异常的情况,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食用小龙虾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脂、血糖升高,从而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复方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细菌感染
如果患者食用小龙虾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钠溶液、醋酸氯化钠溶液等进行治疗。
5、肾脏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食用小龙虾后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3 21: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横纹肌溶解症通常发生于肌肉严重受创之后,尤其是肌肉压砸伤之后,如九一一大地震后就有大量病患因为被石块压砸而产生横纹肌溶解症,进而造成急性肾衰竭。其他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情形包括:运动过度、高压电电击、全身性痉挛、酗酒或服用过量安眠药导致长期维持某一睡姿而造成局部肌肉压迫、某些降血脂药物等等。另外有些较少见的情形,例如大量蜂螫、毒蛇咬伤、服用摇头丸、甚至近来令人谈之色变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都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肌肉主要分三大类,有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横纹肌指的是骨骼肌和心肌,特别是骨骼肌。
症状起因:诱因和危险因素肌血球素是在骨骼肌里发现的一种含铁的色素,当骨骼肌被破坏时,肌血球素被释放到血液里。它会被肾滤过。肌血球素可能堵塞肾组织,导致急性管状骨疽、肾衰等病变。肌血球素分解成某些有毒物质,它们也会导致肾衰。坏死的骨骼肌会产生大量的液体随血流转移到肌肉,降低身体内相关体液量,将导致震颤和降低肾脏血流液。这种疾病发并病率为110000,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和人种身上。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对骨骼肌的伤害(特别是外伤)的情况下。危险因素包括:1、剧烈的运动如马拉松或者体操等2、缺血或骨疽(可能并发有动脉栓塞,深度静脉栓塞或其它病症)3、癫痫发作4、过量服用药物,特别是可卡因、安非他明、海洛因或者PCP(五氯酚)症状:1、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2、重症肌无力3、病变部位肌肉退化4、无显著症状的虚弱5、肌强直或疼痛(肌痛)可能与本疾病相关的其它症状:1、体重增加(非有意的)2、癫痫发作3、关节疼痛4、疲劳指标和检测:检测能够揭示软化或者受伤的骨骼肌状况:1、尿检验能够在不形成红细胞的情况下显示血管和血色素的情况2、尿肌血球素检测是必须的3、血清肌血球素检测也是必须的4、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极高5、血钾可能极高(当细胞被破坏时,钾离子被释放到血液里)这种疾病还可能会改变以下几个指标:1、肌胺酸酐-尿2、肌胺酸酐3、CPK同工酶疾病治疗:在疾病早期用大量的补液治疗能够通过迅速将肌血球素清除出肾脏来预防病情的恶化,骨骼肌坏疽需要的补液量可能与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需要的补液量相近。在病情稳定之前,可能需要几升的液体来做静脉补充。甘露醇和速尿之类的利尿剂可能能够帮助快速清除肾中的肌血球素。如果尿排除量够大,那么可能需要重碳酸盐来维持尿道的碱性,这将有助于阻止肌血球素分裂成有毒化合物。如果出现高血钾,应该做相应治疗;出现肾衰也应该做及时的处理。展望:(预后)治疗结果主要因肾脏受损伤的程度不同而不同。病情复杂化的情况:1、急性管状骨疽2、急性肾衰预防:在任何可能损伤到骨骼肌的情况下,应该补充足够的液体来冲淡肾里面的肌血球素。
可能疾病:小儿糖原贮积病Ⅴ型
常见检查: 血清肌钙蛋白
就诊科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