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吗

周围性面瘫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吗

发病时间:不清楚

周围性面瘫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吗

补充说明:周围性面瘫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吗

2023-09-10 02:19

周围性面瘫 病毒感染 口角歪斜 流涎 地塞米松片 醋酸泼尼松片 甲钴胺片 维生素B1片 神经 针灸 辣椒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抑郁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等

提问

周围性面瘫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是比较显著的。

周围性面瘫可能是受到冷空气刺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通常会出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片、醋酸片等,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2023-09-10 20: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涎

流涎,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

  • 症状起因: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 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会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做变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2.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 可能疾病: 小儿流涎症 手足口病 福尔马林中毒 胆碱能性荨麻疹 高锰酸钾中毒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普外科、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