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吊线风症状
补充说明:吊线风症状
a******W 2024-11-01 09: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吊线风的症状包括面部表情丧失、眼睑闭合困难、口角歪斜、鼻唇沟消失以及讲话漏风,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面神经麻痹,建议及时就医。
1.面部表情丧失
面神经损伤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运动,从而出现面部表情丧失的情况。由于面神经支配着面部的表情肌,当其受损时,这些肌肉就失去了正常的控制,无法做出皱眉、眨眼等动作。
2.眼睑闭合困难
眼轮匝肌受累使得眼睑闭合功能受限,因此会出现眼睑闭合困难的症状。眼轮匝肌是围绕着眼睛的一圈肌肉,在面神经的作用下负责眼睛的闭合。当面神经受损时,这个肌肉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3.口角歪斜
面神经受损后,支配的肌肉失去正常运动能力,导致嘴角向一侧偏斜。面神经主要支配着面部的肌肉,包括笑肌和颧大肌等,它们分别位于嘴角两侧。当面神经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这些肌肉活动不协调,进而引发口角歪斜的现象。
4.鼻唇沟消失
面神经麻痹时,患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是因为瘫痪侧的鼻唇部肌肉松弛无力所致。鼻唇沟通常是指从鼻子到嘴唇之间的凹陷处,是由提上唇肌和降下唇肌组成的。这两块肌肉受到面神经的控制,当面神经受损时,就会导致这些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从而使鼻唇沟变得平坦或消失。
5.讲话漏风
面神经损伤影响了口腔内肌肉的正常运动,使气流不能有效地通过口腔排出,导致讲话时有漏风现象。面神经支配着口腔内的咀嚼肌群以及舌咽肌,这些肌肉的运动对于维持口腔的封闭状态至关重要。当面神经受损时,这些肌肉可能会出现痉挛或过度收缩,从而导致口腔无法完全关闭,形成漏风。
针对吊线风症状,建议患者可以进行颅脑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重症情况下可考虑血肿清除术。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紧张,以促进病情恢复。
2024-11-01 09:5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1961年6月国际医学协会称“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症状起因:⒈感染: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⒊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⒏血管机能不全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就诊科室:神经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脑安颗粒
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用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恢复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口角流涎、脑供血不足、血管性头痛以及预防中风。
十三味红花丸
1.藏医: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缩,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肝热症,小便癃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2.中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梅毒,疱疹,尖锐湿疣,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尿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3.运动系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炎,骨质增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致骨折,挫伤等原因的各种疼痛。4.心脑血管系统:脑震荡及后遗症,脑血栓及后遗症,脑栓塞及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和惊风等。5.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官能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各类神经性障碍,各类神经性炎症等。6.白脉病:指气血交搏,运行受阻而不能内充肚腑、外达肌筋、骨骼、损及白脉引起的以麻木、肿痛、萎缩、拘挛为特征的病症,又称“白痹”,外遇风寒湿气,内伤疫热、毒热,劳累过度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