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补充说明: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a******W 2024-01-24 11: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起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提前被破坏的一种血液学疾病。其发生可能与红细胞膜缺陷、血红蛋白异常、溶酶体生物合成障碍等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感染、药物毒性、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取决于起病速度、贫血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乏力、头晕、黄疸、尿色加深、脾脏肿大等。急性溶血可引发寒战高热、腰背四肢酸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诊断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分析、尿液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乳酸脱氢酶水平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此外,基因检测可用于识别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因具体类型而异,一般采用输血支持、原发病治疗、脾切除术等方式。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以遵医嘱使用铁螯合剂如去铁胺来减少铁负荷;继发于疟疾的患者则需抗疟治疗。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导致溶血的食物或药物,如蚕豆及其制品、氯喹等,以减少溶血风险。同时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贫血症状。
2024-03-13 10:4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