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肠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补充说明:肠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4-09-06 12: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刘德伟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胃、结直肠恶性肿瘤,胆石症,疝(腹股沟疝、切口疝、腹壁疝等)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和术后综合性治疗,甲状腺癌、乳房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和术后综合性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腔内微波消融闭合微创手术治疗。
提问
肠出血可能是由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引起的。
1.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可能导致黏膜受损、出血。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直肠给药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包括小肠和结肠。其特征是肠道的广泛炎症和溃疡形成,可能导致出血。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治疗可能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
3.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当息肉表面出现破溃时可能会导致出血。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对于有症状的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无症状息肉,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在诊断明确后,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酒精,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减轻肠道负担。此外,定期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和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出血问题。
2024-09-06 14:3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抗宫炎片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克罗恩病)。
聚甲酚磺醛栓
1.妇科: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真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 2.外科与皮肤科:用于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3.口腔科: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的炎症口轻溃疡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止血.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