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微血管栓塞引起的症状、贫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多种疾病状态,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出血倾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时,由于凝血因子被过度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血液无法正常凝固而出现出血倾向。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也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微血管栓塞引起的症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导致微血管栓塞,因为大量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从而堵塞了毛细血管床。这些栓塞通常发生在四肢、肠系膜和其他器官的小动脉和静脉中,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热、休克、肾衰竭等。
3.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引起贫血,是因为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此时红细胞会破坏加速,但无效造血又不足以弥补这种损失,因此会出现贫血的情况。贫血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4.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现象。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创伤后长时间出血不止的情况。
5.血小板减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引起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巨核细胞受到损伤,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下降,同时血小板也容易被脾脏所破坏,数量明显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加剧,患者可能会注意到皮肤上有淤青或出血点,还可能出现口腔、鼻腔或肛门出血的症状。
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可以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检测、血小板计数以及DIC全套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输注以及抗纤溶药物,如注射用氨甲环酸。患者应避免手术或其他侵袭性操作,以减少出血风险,注意监测并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24-02-17 11: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适用药品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阿司匹林肠溶片

抑制下述情况时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至的心脏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 ;动脉血管的手术后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搭桥术,PTCA) ;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有前驱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

抗宫炎片

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